(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手机支付真方便。但当我们为花钱方便而赞叹之时,是否想过其中可能蕴含着“说不清”的危险?实际上,许多风险就在人们司空见惯的事物当中。
一个司空见惯的事实是:去超市购物、去油站加油等一些场景,我们用手机支付往往只需进入“收付款”界面,然后在自动收款机上一扣,钱就被自动划走了,根本无须支付者再输入密码确认。这个方式的确快,也的确方便,但在那一刻,我们银行账户的“安全屏障”是不是也被击穿了,这其中是否存在危险?肯定有人会说:你不懂技术。关键的问题在于“收付款”界面实际就是个“二维码”,支付所需的所有信息都已经包含其中,它实际就是“安全屏障”。有几个人明白这背后的安全逻辑?能够识别“二维码”的机构是否同时可以识别我的银行账户密码?谁在为整个过程进行安全背书?
还有网约打车。下车就走,系统从手机账户中自动扣款。为什么不提醒我输入密码确认后才扣款?这是不是意味着网约车平台的支付系统已经穿透了我手机钱包的安全屏障?如果平台可以做到,那是不是意味着“坏人”也可以做到?
或许,这着实有点杞人忧天了。因为,如此简单的疑问恐怕技术开发者早就想到,早就解决了。但我们是否有理由就此放心,至少相关权威机构——央行或银行等为第三方支付机构提供安全背书的有关机构,有责任把支付系统的“安全逻辑”给老百姓讲清楚。
还有,是否可以不直接自动扣款,而是让花钱的老百姓用密码确认一下,这样做是不是能让老百姓更加放心?总之,方便固然重要,但绝不能为了方便而降低安全标准。
(文章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标签:
上一篇 : 万象更新人潮涌——各地文旅市场回暖复苏调查_环球快播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3月16日,盛和资源(600392)副总经理毛韶春、黄厚兵,财务总监夏兰田,董秘郭晓雷,通过上交所集中竞价交...
2022年3月15日,这是继1983年以来的第40个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中消协组织围绕共促消费公平消费维权年主题...
首批金控牌照的归属出炉,两家公司拿到许可证。3月17日,央行发布公告称,已批准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
时隔半月之久,西宁市城北区逐步推动复工复产,往日的生机活力被渐渐寻回,牛肉面红油飘香、包子铺炊烟...
音乐是我生活的一部分,是我的梦想,也是我的事业。英国音乐人亚当(Adam)告诉记者,在中国的十几年里,...
Copyright © 2015-2023 华夏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琼ICP备2022009675号-37 联系邮箱:435 227 67@qq.com